[十六大要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将于11月8日召开
 十六大新闻中心正式启动
 十六大报名记者达到1371名 超过历次党代会
 
[北京人事变动]
  贾庆林同志调中央工作 刘淇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喜迎十六大<<  基层党建<<  北京建设<<  市民风貌<<
 
北京市基层党建工作
 

北京市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北京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破解难题,乘势而上,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的建设,以开拓创新的实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声音,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 详情点击<<

北京三里屯酒吧街成立中共党支部

  今年3月份,北京三里屯酒吧街最近成立了一个由老板、服务生和保安组成的11人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男孩女孩酒吧”的夜班经理徐健担任。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儿。详情点击<<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之

(一)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红色摇篮
(二)“政治信仰追求促进了我的学业提高!”
(三) 业余党校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四)“永远跟党走!”——一位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的自述
(五) 关凌:用行为树立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
 
北京市基层工作
 

“三个代表”进农村 党员思想大变样——京郊农村部分乡镇采访见闻

  鲜红的“党员标志牌”挂在每个党员的家门口,明亮的“党员联系户”标牌钉在贫困户的门框上,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勤劳致富、政策宣传等“无职党员岗”遍布乡村……近日,记者走村串户深入到北京房山区十渡镇和城关镇进行采访,切身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给广大农村党员思想带来的深刻变化。

 

不再有“家”难归——北京第一位下岗女工入党前后

  四年前,39岁的北京女工冯格萍下岗,并因“下岗后无法考察其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而未被发展入党。今年4月8日,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她被北京崇文区职业介绍中心党委发展为中共正式党员,从而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在下岗期间发展入党的下岗职工。

     
 

喜看城南展新颜——北京南城危旧房改造纪实

 走进今天的南城,“曲径通幽”的狭窄胡同变成了宽广通畅的马路和大片青翠的绿地高树;昔日的大杂院被整齐优美的街区楼房取代。今天的南城一跃跨千年,让许多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老北京”都不敢相信眼前的变化。

 
北京各界看成就
 
   
时政
  京城喜迎十六大 新风新貌扑面来(11.2)
  “十六大”各项服务保障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0.28)
  京城已有6万多户居民在网上买菜(10.27)
  十六大“预热”京城(10.25)
  北京竭力清洁城市的面孔(10.24)
  北京部署迎接“十六大”各项准备工作(10.24)
  北京有3项重点工程将于“十六大”召开前竣工(10.16)
  通州5万市民加入到清洁家园劳动队伍中(9.28)
  北京市贯彻安全生产法确保十六大胜利召开(9.25)
 

“幸福的生活靠自己创造”——北京一位下岗女工的自述(9.25)

  北京依法治市呈现良好发展态势(9.16)
  北京市民向灾区捐款470万(9.16)
  今年北京城市道桥建设创历史之最(9.14)
  再就业的事儿来不得半点虚的—— 一位街道社保干部的工作日记(9.14)
  贾庆林说,筹办奥运会让北京市民精神振奋(9.11)
  确保十六大安全保卫工作 首都公安干警今天誓师(9.9)
  走上街头“擦亮”北京 以实际行动迎接十六大召开 (9.4)
  北京为外来农民工撑起减负“保护伞”(9.4)
  北京等7地公安将开展治爆缉枪环京"护城河"行动(9.4)
  政协委员各抒己见 畅谈公民道德建设(9.3)
  东城卫生系统召开公民道德建设宣讲会(9.3)
  北京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8.23)
  “今后有困难就找社区”(8.23)
  政府不用“亲自”扫马路了!——广外街道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见闻(8.23)
  北京警方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使民警沉入基层(8.13)
   
市容市貌
  北京全面恢复昔日皇城风貌(10.26)
  天安门广场将现耐寒花 长安街将挂“中国结”(10.24)
  迎“十六大” 天安门摆放4组不同地域园林风光(10.24)
  北京立交桥、过街桥现出靓丽容颜(9.28)
  今天北京喜事不断 三大工程开始启用(9.28)
  北京夜景照明设施全面开放十天(9.28)
  为迎接国庆 百万军民上街清洁亮丽北京城(9.27)
  亮丽工程将启动 “十一”夜景有看头(9.26)
  天安门广场石板道将换新颜(9.10)
  天安门广场国庆节摆花方案确定(9.6)
  “沉睡”40多年的菖蒲河重现天安门(9.6)
  刘淇说,北京奥运场馆将集中世界上最出色的设计(9.6)
  北京站创建全市首个“无烟头地区”(9.3)
  北京将开发建设“地下王府井”(8.16)
  侧挂式网络轻轨电仓交通系统将使城市交通焕然一新(8.15)
  10年铸辉煌——记成长中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8.14)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1000公里(8.7)
  北京将提前两年基本实现现代化(8.3)
  北京市产品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国水平(8.7)
   
经济动态
  北京市GDP增速9.3%居民收入增长15%(9.26)
   
社区生活
 

“环境变了,任务轻了,我的心情也亮堂了!”(10.18)

  从“小脚侦缉队”队员到专家型社区干部(10.18)
  “北京的变化真大!”(10.18)
  老杜的创业史(10.18)
  北京市民捐书共建社区图书馆(9.28)
  多福巷社区的居民自编自唱“道德歌” (9.3)
   
教育动态
  高校理论社团帮助青年成才(11.2)
  北京高校10万贫困生无一辍学(10.25)
  北京市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成效明显(9.27)
  22万名北京教师捐助京郊特困生上学(9.9)
  北师大师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讲话(9.8)
  北京高校7年招收300多名残疾生(9.3)
  北京市降低流动人口子女借读收费(9.1)
  北京牛街回民小学喜迁新址(9.1)
  教育部与北京市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8.24)
  贾庆林表示,留学归国精英在北京大有作为(8.23)
  首都高校贫困生获贷款上亿元
  郝洲:“党和政府让我圆了大学梦”(8.4)
   
文艺巡礼
  喜迎十六大 银幕力作多(11.3)
  革博昨收藏十六大文物(11.3)
  十六大剧目晋京展演 北京迎来《又一个黎明》(11.2)
  迎接十六大 北交推出管弦乐组曲《江山多娇》(11.2)
  献礼十六大 山水巨制《江山揽胜图》完成(11.2)
  首部群众歌咏拍成音乐电视 《旗帜颂》献礼十六大(10.23)
  北京推出突破京味的大型话剧《新北京人》(9.7)
  贾庆林提出:北京要为十六大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9.6)
  “京城百工坊”将重现北京传统手工艺辉煌(9.5)
  北京将露天演出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东方红》(9.6)
  晚礼服悄然走进北京人的生活(8.16)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E-mail:bjpd@xinhuanet.com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