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0年铸辉煌

——记成长中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余敬中 李煦)这里是跨国资本全球寻觅投资商机时不可忽略的选择之一,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这里的海关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24小时便捷通关模式,这里是北京东南郊只有15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开工建设时,比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晚了10年,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它的综合实力已经跃居全国开发区的前列,成了承载首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希望所在。

  逐鹿全球竞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对跨国资本的追逐成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的头等要事。

  1992年,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掀起第二次开放热潮的年头,庞大的市场和开放的姿态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大的时代环境,加上首都独特的政治地位和信息、人才密集的优势,使得北京开发区生逢“天时”与“地利”;而开发区自身历时10年精心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的努力,又为其创造了“人和”的氛围。在这场争夺跨国资本的全球性竞争中,北京开发区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注目的焦点。

  到2002年7月底,北京开发区已吸引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55家企业入驻,其中跨国公司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38家;入区企业投资总额40亿美元,其中286家三资企业投资额3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5%。三资企业单个平均投资1049万美元,是全国三资企业平均投资额的近4倍。

  日本资生堂是进入北京开发区的第一家企业。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并不显眼的环境却引起了这家全球知名化妆品企业的兴趣,他们看好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更看重这块尚待开垦的土地为企业所带来的巨大生长空间。事实证明了资生堂决策者当初选择的正确。从1994年投入运营以来,北京资生堂的销售收入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成为资生堂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也是最早进入北京开发区的外资企业之一。投资额从10年前的数百美元到今天的超过4000万美元,总资产从1000万元人民币到13亿元人民币,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在北京开发区创造了它在全球投资增长最快的奇迹。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马长征说:“北京开发区的一条龙服务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对开发区的管理者而言,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不仅是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高效作风和良好服务态度,更包括适应企业需求改进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精神。

  “星网”工业园是北京市迄今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这个由诺基亚按产业链形式、吸引数十家国际一流配套商共同搭建的国际工业园区,一期投资12亿美元,约100亿人民币,相当于北京开发区前8年引资额的总和。

  以诺基亚移动通信产品为龙头,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集中在一个空间,每个配件送到装配线的时间误差只有几分钟,所有企业没有任何库存……当人们惊叹“星网”的神奇时,或许不会想到它给开发区海关曾经带来多么大的挑战。

  据开发区海关副关长王国华介绍,“星网”内几十家企业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深加工结转,它们的交易都是出口行为,海关现行每一笔交易交换一次出口手册的监管办法,通关时间之长,与“星网”的设计初衷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通过计算机联网,将“星网”视作一个整体,生产与监管同步。开发区海关提出的开创性监管方案对“星网”的最终落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推广“星网”模式,成了北京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2001年12月20日,在与一期同样规模的“星网”二期工程启动的同时,“星网”的配套商台湾富士康集团也宣布在开发区建立投资规模相当的产业园区。今年5月,北京开发区又签约了6个类似的园区型项目。

构筑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

  纵观今天的北京区域经济布局,一种良好的态势正在形成:北部,有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上游的“大孵化器”和中游的中试基地;东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云集的中央商务区正日益完善;西部,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的金融街建设全面展开;东南部,依托京津塘高速公路及五环路的区位优势,北京开发区已经形成多个支柱产业,成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链下游的生产平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是北京开发区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对国家级开发区而言,在建设初期,政府所赋予的独立规划空间、特殊审批权限和优惠税收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有限区域的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的宏观背景下,仅仅靠政策优惠、政府行为将难以应对更严峻的挑战。对此,北京开发区的管理者有清醒的认识。李凤玲说,北京开发区只有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更好的比较优势,才能在全球共同盯住的投资份额当中多争取一点,才能使开发区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

  早在几年前,北京开发区就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用跨国公司的眼光来审视政府行为,用小政府营造大市场的环境。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北京开发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不再单纯地依赖政府财政,而利用开发区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北京经开股份公司,形成新的融资渠道,投入开发区建设;弱化传统的政府行为,取消科室建制,精减机构,减少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设立招投标中心,政府项目评审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实现统一财务监管,避免了政府经济行为暗箱操作、缺少监管的弊端;推进体制创新,推广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满足区内企业对零库存、便捷通关和增强竞争力的需求。

  如今的北京开发区,企业入区的平均周期由几年前的一个月缩减到10个工作日,最快的可以在5个工作日领到《企业批准证书》,7个工作日领到《营业执照》。在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北京开发区去年取消了所有行政性收费项目,只保留14项资源性收费项目,此举相当于一年减少财政收入1170万元。

  北京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赢得了企业的赞誉。朗讯科技的一位负责人说,开发区管理颇有章法,与亚太各国相比差距不大。德尔福中国业务总裁赵克强说,开发区服务相当地道,我们真正体会到他们是来帮我们,而不是来管我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德克说,开发区服务不错,不再是单纯地实施优惠政策,而且配套服务健全,效率也很高。   据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投资环境连续三年的调查显示,外商对北京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最高,高于中关村和其他区县。外经贸部的调查也显示:2001年,北京开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在49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名由上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5位。

打造首都现代制造业基地

  在发展首都经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方面,北京开发区已经并将继续担当重要角色。

  电子信息产业是代表首都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的第一大产业。在北京开发区,电子信息类企业有100多家,其中90%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投资额占到了开发区三资企业总投资额的一半左右。以诺基亚为龙头的“星网”工业园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这里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神经。

  2001年12月20日,占地50公顷的星网工业园一期建成,日本三洋能源、台湾富士康等14家与诺基亚有配套合作关系的知名企业入驻。在北京开发区去年当年投产当年形成超10亿元人民币产值的4家企业中,有3家在星网工业园。同一天,同样规模的“星网”二期建设开始启动,总投资将在一期1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翻一番,年销售额将达500亿元人民币,创造就业机会1.5万个以上,一半以上诺基亚产品将出口。

  如果说诺基亚“星网”工业园是一个航空母舰式的产业基地的话,那么,以德国拜尔、瑞典诺和诺德、美国安万特及中国协和医学科学城、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国家病毒生物中心为代表的北京药谷,则真正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的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基地,从上游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研发,到下游的生物制药和常规制药,再延伸到医疗仪器、医疗设备的增产,一应俱全。

  以日本SMC、瑞士ABB、法国施耐德、美国GE医疗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是北京开发区的又一主导产业。以GE医疗为例,它在北京开发区创立了单、多层螺旋CT、数字化X光机、永磁式核磁共振仪等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全球研发和制造中心。如今,全世界CT机销售量的25%、中国普及型CT市场装机量的60%均来自北京开发区。

  抓龙头项目,带动一连串的产业效应,最终形成一个产业基地,是北京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的独特做法。今年8月底,投资12亿美元,月产3万片的8英寸、0.25微米以下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基建项目也即启动,它的建成将推动北京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形成,拉动首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北京开发区还有望形成新材料和新能源、软件制造业两个新兴的主导产业。

  李凤玲说:“今天的开发区已拥有了一大批具有高科技的现代制造业企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的强劲推动力。无论是其区位优势、发展规模,还是未来前景,开发区都可以起到成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作用。”

  过去的5年,北京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7.3%,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19.2%,高新技术产业值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9.1%。北京开发区每公顷土地创造的工业产值近两亿元人民币,这一指标不仅在国内开发区中领先,在国际工业园区中也是比较好的。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开发区在原来的1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用地的基础上再增加2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地域的扩展,为北京开发区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到2005年,北京开发区在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九五”末的1%上升到7%左右,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达到25%。届时,这里将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创新的国内一流现代制造业基地。

编辑:齐雄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