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李江涛 徐仁杰)

 

(一)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红色摇篮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李江涛 徐仁杰)全国成立最早的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经过10多年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了市、区(县)、校三级培训网络,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办学途径日臻完善,先后培养学员18万多名,其中70%的学员递交入党申请书,2387名学员在中学期间光荣入党。目前全市各级中学生业余党校或党课学习小组已发展到4000余个。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创办于1990年3月,当时正值“八九”风波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团市委认为,党、团组织,教育部门应主动培养和造就党的事业接班人。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建立业余党校加强对青少年党的教育,对中学生党性培养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注重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业余党校结合中学生实际,采取生动灵活的办学方式,如集中办学、分阶段授课、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与平时分散自学相结合;以市级党校为龙头,带动区县基层党校共同发展。在教育途径上,党校一方面注重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坚持正面的理论教育,同时又注重实践教育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演讲、观摩、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使学员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受启发;在组织机构上,党校狠抓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建立健全了市、区县、学校三级中学生业余党校,使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呈网络化格局。
  目前,北京市18个区县全部建立了中学生业余党校分校,形成了市、区(县)、学校三级党校培训网络,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成为“星星之火”,在全市70万名中学生队伍中产生“燎原”之势。中学生业余党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完)

 

(二)业余党校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在人们的印象中,党校上课可能就是每人一本小册子天天学理论。实际上,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并不枯燥,专题报告、与劳模交流座谈、外出参观、素质拓展训练等学教活动丰富多彩,年轻的学员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

  中学生业余党校聘请著名学者、教育专家、党政领导以及知名人士,为学员们讲授“坚定党的信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振兴”等专题讲座,指导学员们全面领会党建理论,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认同感和追随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党校还组织学校与新时期劳模李素丽、许国富、程俊云等人进行交流座谈,使学员从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动事迹中受到启迪,帮助他们树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决心。

  此外,业余党校还定期组织参观大型企业,了解传统支柱产业的现代化运行方式;开展拓展训练,磨练学员意志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组织联欢会和文体比赛,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等。

  结合近年来首都北京的一些重大活动,如纪念“建党80周年”等,党校还组织了“党在我心中”网页设计、采访身边党员、与党校老学员座谈活动。有的学员采访了自己的父母,通过与他们交流沟通,认识到共产党员是平凡的,但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平凡的。党员的形象在学员们的心中变得清晰、可亲、可敬。

  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受到中学生学员的欢迎。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的傅明同学在他的党校学习总结中写道:“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形式非常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提高了个人的能力。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党校的优良作风,将在党校学到的东西带到自己的学校、家庭,在生活的大浪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充实,向合格党员标准迈进。”

 

(三)专家、教师眼中的中学生业余党校

  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新的“风景线”。组织部门专家和中学教师是如何看待这一党建新生事物的呢?

  北京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张清认为,中学生业余党校是北京市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创造,从10多年来的实践看,中学生业余党校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欢迎,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党团工作应该重视这一特点。中学生业余党校适应了这一特点,从青少年成人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党的基础知识、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这样他们到了大学一二年级就比较成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业余党校建设也为高校党建做了基础准备。中学生业余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育,组织发展则要坚持少而精。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团委书记杨秋文表示,在中学开设业余党校、讲授党课特别有必要。许多中学生对党都很热爱,非常渴望了解党的知识,他们参加党校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强。我们学校每一期党校开学前,高三年级都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报名参加。因为参加区级和市级党校学习的名额很少,学生们更是抢着要求去,学校只能向上级申请增加名额。近几次学校召开的发展教师入党大会,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有时人太多了坐不下,他们就站着听。有的学生还当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杨秋文认为,在中学开设业余党校满足了中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的愿望。在党校教学中,教师们注意结合中学生的实际,请中学生身边的优秀党员,如班主任老师等人作报告、讲述党史,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例使学生们乐于接受,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编辑:齐雄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