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共存的象征——牛街礼拜寺
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煦 孙晓胜)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清真寺,它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最好象征。
这座清真寺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占地6公顷,现仍做礼拜寺用。整个清真寺现存主要为明、清时代建筑,具有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式相结合的建筑特色。
全寺布局紧凑,形制完整,大门两向,面对大影壁一座,正门牌搂高悬"达天俊路"金字匾额。正门内是望月楼,为开斋望月之地。礼拜殿是寺内主要建筑,由3个屋环以围廊构成连塔形式,上悬经文匾额,可容纳千人礼拜。礼拜月台旁有《敕赐礼拜寺记》碑。殿东是邦克搂,每逢礼拜时,阿訇登楼传唤穆斯林,故又称"唤醒楼"。东南角跨院内的两座"筛海"坟,是来中国传教逝世于寺内的两位长老墓,墓碑字彩道劲,至今仍清晰可辩,国内少有。寺存有大批古文物,以及贵重的中文、阿拉伯文碑石、伊斯兰教经典和文献。牛街礼拜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