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现代厂房感受“现代速度”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王文韬 杨青) 17日中午,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陪同记者参观了生产现场。
走进厂房,映入记者眼中的是已被装饰一新宽大、明亮的车间,从涂装线出来一个个靓丽的车身通过空中传送链慢慢地"流"向总装线;而总装线上,134页的《完成作业标准书》已悬挂在生产线两旁,仪表盘面板、座椅、发动机、轮胎等等各种零部件整齐地摆放在各个工位旁,穿着统一兰色工作服的中韩员工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和各种崭新的设备;焊接车间内12个先进的焊接机器人两纵排开,工程师们正在进行着细心地安装和调试……。这一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这一现代化的轿车"产房"使记者无法把它与一个多月前在此看到那个空旷杂乱的厂房联系在一起。
随行的北京现代生产管理部负责人郎家伟向记者介绍,目前现代轿车生产线的总装主生产线所有设备已经就位,冲压、焊接、涂装等生产部分已经基本就绪并开始生产。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厂房后面巨大的停车场,那里的一角已经整齐地停放着几百辆从生产线上刚下来现代索纳塔轿车。而这一切都是北京汽车人期待已久的场景。
进入90年代,当国内汽车厂家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的时候,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却出现"停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京汽车工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特别是产品背离了市场需求。从1996年开始,北京汽车工业产销和效益出现下滑,此后,北轻汽、北汽摩、北京吉普等主机厂相继出现亏损,只有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北汽福田"风景独好"。主机厂的亏损影响到以内部配套为主的北京汽车零部件企业,昔日的辉煌被连续多年的亏损抹去了光彩。许多人都开始哀叹,北京汽车工业生死两茫然。
"正是在多年萎靡不振的北京汽车工业到了背水一战,生死抉择的最后时刻,我们启动了现代汽车项目。"徐和谊认为,中韩合资双方是因为各自生存发展的紧迫感走到一起的。韩国现代正全力争作世界第五大汽车厂商,中国巨大的市场是其成败的关键,而正是各自这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双方一拍即合,为"现代速度"创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