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我选择,我快乐”

  新华网北京频道9月4日电 (记者刘江 李江涛 万一)郭金宁是北京师范大学99级物理系的学生。她秀丽的身资和聪慧的举止,很容易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未来“白领丽人”。然而,今年6月,她做出一个完全远离高楼华厦生活的重大选择:她参加了北师大“4+2”的保送研究生选拔,并最终被录取。这意味着,这位有着良好资质的女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人生定位琐定在做一名平凡的中学物理教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金宁敞开了心扉-- 选择当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我从小喜欢孩子,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名中学教师,爸爸妈妈也非常赞成我的想法。本科考北师大,是我父母和我自己共同做出的决定。

  “4+2”的研究生培养,是从去年开始正式实施的,我们向上届的师兄师姐们打听过,觉得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前途都挺理想的。

  上学期的一天,学校发下一个调查问卷,一共有20个问题,主要都是关于选择将来专业方向的。比如,你是否准备做教师,为什么,还有你希望选择哪些课程等等。

  我们这一届全校一共保送的“4+2”名额是40个,要分到8个系,平均一个系也就是5个名额。报名的时候,我发现竞争非常激烈。由于保送的选拔标准主要是此前所有成绩的大排名和一次面试,因此,老师说“40名之后的同学就不要抱什么希望了”。我是第43名,很多成绩和能力非常优秀的同学是竞争对手,所以我相当紧张。

  面试那天共有14个候选人。系里主要负责的四位老师一字排开,阵势很严肃。本来是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叫进去面试,后来发现时间太长,进行了半天才几个人,为了怕在下班之前完不成,就四个四个地叫进去谈。

  之所以时间持续的时间这么漫长,主要是因为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认真。说是面试,实际上是恳谈。老师们非常详细地询问我们上研究生的动机,考察我们对将来从事中学教师的诚意。

  让我们最感动的是,老师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反复重申,“4+2”的模式正在试行阶段,制度上的配套还没有完善,未来还有些未知数,比如是否能够接着考博士等等问题还不明确。生怕我们有人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冲动行事。

  另外,老师们对一些专业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共同比较是继续深造专业研究、还是当老师能更有发展。有两个同学在谈话后就发生了动摇,最后放弃了保送资格。不过,幸好他们放弃了,否则我就没有机会了。

  这次考试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责任感和爱护之情,以及诚恳和平等的态度,这令我们终生感激。我相信,通过这次选拔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对教师工作怀着真诚热爱的人。 我听很多毕业的校友说,北师大的毕业生在中学声誉很好,他们的收入不比在公司上班差。况且,教师的工作非常稳定,环境又比较单纯,我觉得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我的理想是,让我的学生都像我一样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皮肤微黑、身材消瘦的刘杰,总是笑嘻嘻的。他同是北师大99级物理系的学生,专业成绩在全系排第8。这个头脑聪敏的男孩子,有着成熟的信念和过人的毅力:今年6月,和郭金宁一样,他也严肃地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他不仅没有选择“4+2”的教师培养模式,还放弃了继续在北师大攻读物理研究生的“4+3”的保送资格,而是积极准备考取中国科学院的物理专业研究生。这意味着,一但发生失误,他将与本是囊中之物的研究生资格失之交臂。但是他自信而乐观的神情,使人反复想起那句话:在所有的人中,你最不可轻视的就是学生。

  刘杰讲述了他的心里话——北师大的转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应该说是积累了多年,非常激烈的分歧和交锋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感受。说实在的,在我入学之初,就没有感到更多的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不同的地方。除了我们在三年级所有的人都要上每周三节教育学,没有人提醒你这是个特别不一样的学校。

  大家都知道北师大有百年传统,校风淳厚,学习空气很浓。在我们初进校开始,老师就常常教育我们,眼光要放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名中学老师所掌握的知识,要做一名在学术上真正有水平的研究者。他们常常鼓励我们要考研究生,到现在为止,我们班的同学中有90%的人都有考研的打算。

  我没有报考“4+2”培养教师的研究生,不是说当老师不好,人各有志,我觉得我更喜欢搞研究,在这方面也更有潜力。四年下来,我觉得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可是如果考本校计算机系,很多课程不同,准备起来很吃力。而继续读本校的物理研究生,虽然可以保送,但是又并非我的目标。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中科院要招物理和计算机之间一个专业的研究生,我去打听,他们很欢迎我报考,所以我就放弃了所有的保送资格。

  虽然放弃保送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我认为人应该为自己内心的理想去拼一下,即使失败也不后悔。其实有很多同学都对老师的职业很感兴趣。我们上教学模拟课时,有的同学准备得特别充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特别强,常常滔滔不绝,关键是他们特别喜欢引导别人了解某种知识。我想,这些同学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

  有些人说师范学校的专业水平不高,我不同意。我们的教师水平就非常高,毫不夸张地说不比北大、清华差,他们常常搞出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与国外的交流也很频繁,视野相当开阔。我们的物理课程和综合性大学的同类课程没有什么区别。在专业的学术方面,我们从来不觉得低人一头。你知道吗,很多研究所和科研单位都对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有好感,说我们的风格是基础扎实而且品质淳朴。

[关闭窗口]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65132992 广告:(010)6522319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18号 邮编:100006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