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理论界研讨理论创新和实际问题
11月24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召开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研讨理论创新和实际问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委党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就“党的十六大的理论贡献”,北京大学教授黄木丹森就“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北京大学教授吴树青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崇温就“十六大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北京大学教授曹长盛就“十六大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清华大学教授林泰就“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建设”,北京大学教授阎志民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郑海航就“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特点”等专题先后发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大家一致认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写在党的旗帜上,成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时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理论研究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要努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际,认真研究首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首都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事业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大家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非常重要。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唤,在实践的发展中创新理论,用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理论工作者要想与党同心同德,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新的情况变化,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一个政党得民心、顺民意、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是靠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这不仅是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崇高的庄严的历史使命。“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论工作者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自己的工作,就必须想人民所想,帮人民所需,顺应时代潮流,呼应人民群众的意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市社科联主席陶西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记者 杨立君)
稿源:北京日报
编辑: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