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赵旭)“融合、多样性与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近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肯尼亚等国的60余名学者聚焦全球视野下不同媒介、平台和传播样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如何以传播的力量推动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叙事。
“融合、多样性与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表示,会议倡导“融合、多样性、发展”的学术理念,有助于用人文的、包容的、开放的视野与胸怀,关照当下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创新发展离不开跨领域的合作、多元视角的交融和多种传播技术的集成,国际学术同行要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从而实现“美美与共”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教授斯蒂芬说,希望传播学领域中美学术同行加强科研交流,共同讲述多元文明协同发展的故事。
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分析了大模型驱动的多模态信息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她表示,不同模态的信息会带来认知偏向,在认知深度、信息传播速度、概念化和抽象化信息等方面,视觉和文本信息有显著差异。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技术应用模式,以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此外,在会议的分论坛环节,来自全球30多所高校的学者围绕“媒体、技术和社会生态的融合”“多样性与跨国沟通”“本地及全球语境中的发展”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纠错】 【责任编辑:朱旭彤】